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epgcc.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epgcc.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epgcc.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epgcc.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为何赐烛在宋代被视为骄傲光荣的事?_基础日用蜡烛_开云·Kaiyun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 登录入口

基础日用蜡烛

为何赐烛在宋代被视为骄傲光荣的事?


时间: 2025-01-22 20:25:32 |   作者: 基础日用蜡烛

  对于蜡烛相信我们大家都不陌生,在电力时代还没有到来之际,蜡烛是用来照明的。但是即便是家家户户现在都用电灯进行照明了,蜡烛还是常见的,比如说过生日的时候,生日蛋糕上会插上蜡烛,很多地方还保留着新人结婚时要燃红烛的习俗。

  对于现代人来说蜡烛是很便宜的东西,但是在古代可不是这样,蜡烛可是很贵重的东西,在送到皇帝赐烛给大臣还被视为非常骄傲的事情,这是为何呢?

  宋代皇帝赐烛是很高规格的礼仪,这首先是因为蜡烛在古代是非常珍贵的,古人照明一般都会采用油灯与蜡烛。但是普通老百姓家是用不起蜡烛的,只能用油灯进行照明。

  尤其是在宋朝之前,蜡烛一般都是王公贵族们使用的东西。宋朝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蜡烛逐渐在民间被使用,不过能用的起蜡烛的也是商贾富豪这样不差钱的人,普通人还是用不起的。

  明朝传奇小说《金瓶梅》中曾有这样一段描写。李瓶儿的丈夫死了,她想要改嫁给西门庆。在她见到西门庆时说了这样一番话:“奴这床后茶叶箱里,还藏着四十斤沉香、二百斤白蜡、两罐子水银、八十斤胡椒,你明日都搬出来,替我卖了银子”。

  李瓶儿能将白蜡藏起来让西门庆去换银子,可见白蜡有很高的价值。金瓶梅故事背景虽然被安排到了宋代,但是作者写的却是明朝时期发生的情景,所以即便是在明朝蜡还是很值钱的。

  北宋时期的名臣寇准,喜欢在晚上用蜡烛来照明,这件事被欧阳修知道了,于是欧阳修便找到寇准劝说他晚上点油灯不要点蜡烛,这样太奢侈了。毕竟现在还有很多百姓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有这个奢侈浪费的钱还不如拿出来救济百姓。

  但是寇准一向生活奢侈,根本听不进去欧阳修的劝告,反而是变本加厉,回到家之后,寇准将家中的各个角落都点上蜡烛照明,整个家里亮堂堂的的,十分令人羡慕。欧阳修看到寇准家燃烧蜡烛剩下的蜡堆,气不打一处来,但却无可奈何。

  寇准在北宋时期贵为宰相,连他家多点几根蜡烛都会被警告太过奢侈浪费,可见北宋时期的蜡烛真的是很奢侈的东西。因为蜡烛的珍贵,蜡烛便成为了身份、财富和地位的象征。现在人有钱之后炫富无非是炫豪宅、炫豪车,在宋朝,点蜡烛就是最有效的炫富手段之一。所以赐烛在宋代就是一种很费钱的赏赐,这么做自然能体现出皇帝对于臣子的重视。

  宋朝的时候,蜡烛是皇帝赏赐给臣子的一种物品,宗室、功臣等人员都有可能接到皇帝赏赐的蜡烛。当然皇帝赏赐蜡烛的情况也是不一样的。首先就是节令赏赐,就是说在过节的时候赏赐蜡烛。宋朝的元宵节是观赏花灯的日子,也是皇帝赏赐蜡烛的日子。

  宋哲宗在位时期,太皇太后高氏因没有到城楼上观赏花灯,宋哲宗便赏赐了灯烛。另外在宋代寒食、冬至都是十分重要的节日,皇帝也会赐予灯烛,北宋官员吕公著在冬至的时候就被皇帝送过灯烛,除了灯烛以外,皇帝还送了歌舞艺人为其助兴。《续资治通鉴长篇》中记载的是:“复赐椽烛二十秉”。

  另外一种赐蜡烛的情况就是婚嫁,宋朝的太子、王爷娶亲,皇帝都会送上蜡烛表示祝福,公主出嫁也会得到皇帝赏赐的蜡烛。据史书记载,宋朝时期亲王娶亲是非常隆重的,结婚之前,皇室要送上牛羊、金银给女方,定亲的时候皇帝赐给五色蜡烛一百支。一般来说这种婚嫁的赏赐都在宗室内进行,为的就是稳固宗室内部的团结。

  婚嫁时赏赐蜡烛,那么丧葬时也是要赏赐蜡烛的,宋朝的臣子去世之后皇帝为了表示哀悼会赐予蜡烛。不同的官员根据品级的不同,被赐予的蜡烛数量自然也是不一样的。

  另外,皇帝能够准确的通过臣子的功劳以及对臣子的喜爱程度赐予臣子们蜡烛。北宋末年为了鼓励臣子李纲抵抗金军,朝廷赐给了他很多的物品,其中就有蜡烛。鼓励他为国效忠。

  在北宋所谓的赐烛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就是将蜡烛这种珍贵的物品送给臣子,另外一种则是一种形式,叫做赐烛归院。就是在夜晚皇帝与臣子交谈完之后派遣身边的内侍手持烛火将臣子们送回去。这在宋朝是一种极高的规格礼仪,能享受的臣子都是非常自豪的。

  北宋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北宋对于文人特别的重视,这也使得北宋文坛遍地开花,出现了大量文采斐然的大文豪。而北宋的皇帝们大部分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文学、艺术水平都是很高的,所以皇帝们喜欢跟那些文采斐然的臣子们交谈。于是再宋朝常常会出现皇帝与臣子交谈到深夜的情况。在北宋时期,如果哪个臣子能轻松的获得与皇帝秉烛长谈的机会,说明他足够受重视,自然令人羡慕。

  宋太宗在位时期,他曾经在夜晚到玉堂,也就是当时的学士院,发现学士苏易简已经睡下了,得知皇帝到来苏易简赶紧起床,但是因为屋内没有烛火,所以宋太宗便让身边的宫女用蜡烛为他照明。《梦溪笔谈》中曾经记载过这件事:“太宗尝夜幸玉堂,苏易简为学士,已寝,遽起,无烛具衣冠,宫嫔自窗格引烛入照之”。这件事在当时文臣之间能够说是一桩美谈。

  宋真宗也是非常爱才之人,晁迥、王钦若等人都曾经在深夜被宋真宗召见,君臣聊完之后,宋真宗会让身边的内侍持着金莲花烛送他们回去。这金莲花烛是皇帝身边御用的烛台。臣子们被皇帝深夜召见,谈完事情之后又让身边的内侍持金莲花烛送他们回去。这足以说明这位臣子在皇帝心中的重要性。

  宋朝,因为臣子与皇帝夜谈的事情较多,而处于防火的原因,宋朝皇宫中对于烛火的管控是十分严格的,夜晚行路肯定方便,所以皇帝下令赐烛归院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这也表现了皇帝体恤下属的心情。

  一般来说在宋朝翰林学士这样满腹经纶的官员才会常常被皇帝深夜召见,畅谈学问。翰林学士所在的玉堂也被叫做学士院,夜间是需要有人在此值班的。为的就是方便被皇帝召见,所以他们也会经常享受赐烛归院的待遇。无论是成为翰林学士,还是被赐予赐烛归院的待遇都是读书人极为渴望的。

  宋代诗人曹冠在自己的词中写道《好事近·良月戒微寒》:“它日玉堂挥翰,赐金莲花烛”。足见读书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宋代的皇帝们都很喜欢与那些才华横溢,诗词功夫深厚的人深夜畅谈,所以享受赐烛归院待遇的多为宋代文学功底深厚的臣子,比如说大名鼎鼎的苏东坡。苏东坡虽然才华斐然但是官场之上却是起起伏伏。宋神宗在位时期,苏东坡多次遭遇贬斥。宋哲宗在位时期苏东波终于做到了翰林学士。有一次宋哲宗与太皇太后高氏想要见见苏东坡,于是将他请进宫中。

  太皇太后高氏知道苏东坡是个人才,于是见面之后便跟他说起了往事,说当年宋神宗是如何欣赏他的才华,虽然一直想要重用他,但未能实行便去世了。

  苏东坡在宋神宗在位期间遭遇贬斥,本以为宋神宗并不是特别喜欢自己,听了太皇太后这么说苏东坡很是感动,当着太皇太后高氏与宋哲宗的面便嚎啕大哭了起来。太皇太后高氏与宋哲宗也被感染了,于是君臣三人一起痛哭了起来。

  哭完之后,太皇太后高氏便劝说苏东坡一定要好好辅佐宋哲宗,为朝廷效力。在苏东坡离开的时候,宋哲宗便下令用金莲烛送苏东坡归院,这可是让苏东坡受宠若惊,赐烛归院可是极高的礼仪,苏东坡对宋哲宗可是千恩万谢。

  宋神宗在位时期,想让大臣张方平出任参知政事这个职位,但是张方平却以家人生病为理由坚决不肯接受。宋神宗却召见张方平说:担任参知政事这个职位是非常荣耀的事情,生病的亲人得知这一条消息身体也会好起来。然后宋真宗便赐烛归院,为的就是劝勉张方平好好工作。

  宋代蜡烛珍贵所以才会成为皇帝赏赐臣子的物品之一,而赐烛归院这种行为更是代表了皇帝对于臣子的重视、体恤与劝勉。其实只要是来自皇帝的恩典,作为臣子都是会当做骄傲光荣的事情,对皇帝感恩戴德,这没什么稀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