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全世界的黑暗挡不住一根蜡烛的光明


时间: 2024-06-27 02:23:39 |   作者: 产品中心

  中国、中国社会需要政治信仰的支撑,需要从雷锋精神中找到启示,努力建构符合时代要求的信仰信念生长土壤。

  雷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先进经典人物。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今天,有必要对雷锋精神进行再认识,深入挖掘其时代价值。

  雷锋是一位坚定的者。认识雷锋精神,我们第一步要把着眼点引向信仰信念,当我们真正读懂雷锋坚守信仰信念的动因,及其产生的社会作用,也便找到精神支点和动力之源。

  人是不能缺少信仰信念的。活着本无所谓意义,只因有了信仰,才拥有了价值坐标,才找到人生的意义。

  什么是信仰?信仰不是个体的人生目标或生活目标,而是集团或民族的精神大厦。信仰的最基本特征是看不见而又难以实现,换句话说,其精神因子大量存在于社会,但整个精神大厦不会实现于当下。道理不难理解,都会存在的也便失去了想像的空间和追求的意义,同时没有了信仰必备的由无限和艰难而来的魅力。雷锋精神以信仰为核心和灵魂,既是对信仰特质的印证,同时也是对信仰作用的揭示。可以断言,一个国家、民族、集团乃至单个的人,一旦拥有雷锋那样对信仰的坚守,一种巨大的力量便产生出来。以中国领导中国人民完成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为例,有数百万革命者为信仰献出宝贵的生命,他们像殉道者一样,前仆后继,靠的就是信仰。

  拥有政治信仰可以赢得胜利,失去政治信仰导致政治集团走向衰败同样带有规律性。在这方面,苏共失去执政权最具典型意义。由于失去信仰,这个拥有近两千万党员的百年老党,一夜之间垮台。

  比较而言,中国、中国社会较西方更需要政治信仰的支撑。西方社会的精神系统主要建筑于宗教,也是所谓的西方文明有两个基本源头:古希腊文明和基督教文化。既然其精神大厦主要由宗教信仰来支撑,也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不管世界政治生态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对于其政党和社会大众的精神大厦都不可能会产生太大的冲击。这一点从军队的精神支柱便可看出,在美国军人公墓,几乎所有墓碑都有宗教标志;苏军衣钵的继承者俄军,在苏共退出军队后迅速恢复宗教信仰,目前其官兵百分之百拥有宗教信仰,主要信仰东正教。我们就不同了,因为中华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并没形成强烈的宗教信仰,即社会没有宗教依赖,精神大厦主要成就于儒家的伦理纲常;中国领导下建立的新中国,精神系统奠基于马克思主义,即以政治信仰奠基精神大厦。

  在当代中国,所谓信仰信念缺失,主要是指政治信仰的缺失,更进一步讲是对信仰的弱化。为何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并非信仰本身有一定的问题,“没有剥削和压迫”,“人的自由解放全面发展”的图景,在迄今所有政治设计中无与伦比。

  缘于对“文革”极“左”思潮的反感以至反动,加之苏东剧变,社会主义阵营瓦解,乃至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终结”、“文明冲突”等理论,给我们精神大厦带来很大冲击;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构成和强化政治信仰的阶级对抗已不再是主要矛盾,也对政治信仰产生重大影响。种种原因及其挑战,决定着我们应该深入挖掘雷锋精神中富含的信仰信念因子,特别揭示雷锋对和的笃信不疑的根本原因。

  雷锋精神中的信仰,主要奠基于两个方面,一是由新旧社会对比而来,且是切身感受。另一个是雷锋生活的那个时代,属于激情燃烧的岁月,全国人民都带着感恩的心理敬仰中国,努力去建设社会主义,那种氛围和热情,甚至让旅居海外的大批科学家放弃优厚生活回国搞建设。那是一个信仰的时代,有信仰生长的肥沃土壤。

  随着改革开放和政治文明的推进,人民群众的感恩心理已经化作纳税人心态,这样的一种情况下确立政治信仰实属不易。

  过去,马克思主义理论、世界政治生态、社会建设环境状态,共同形成产生政治信仰的基础;而今,国际国内都发生巨大变化,旧的东西大量颠覆,新的尚未得到建立和完善,因而必然对政治信仰的确立形成制约。

  此外,政治信仰较宗教信仰更难维系。宗教信仰不因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而政治信仰很容易因各种思潮的影响而改变。

  所有这些都决定着,在进行信仰大厦建设过程中,需要从雷锋精神中找到启示,努力建构符合时代要求的信仰信念生长土壤。

  雷锋仅仅走过22年的短暂人生,以功利价值衡量,似不敢言有多大,至少不似邱少云的凤凰涅槃、董存瑞的瞬间辉煌,也不似钱学森等科学家改变中国的科技进程。结合民族文化心理分析,我们民族更追求功利价值和精神上的神圣化,或者说更追求宏大以至让人仰视的境界。诸如,“立德、立功、立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从这个意义上讲,雷锋的行为似很难产生更大的社会感召力,但结果却相反,雷锋不仅以小事铸就辉煌,其精神甚至沉淀进民族历史和文化。盖其中之原因,在于小事中蕴含或揭示的是何为价值和怎么来实现价值,人为什么活着和怎样活着的重大命题。

  雷锋精神启发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在哪里,怎么样才可以获得真正的幸福。根本而言是让我们认识物质和精神、舍与得的辩证关系。雷锋身前身后一直与“傻”相伴。讲其傻,是因为他一直坚守“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价值观念,且诉诸行为。雷锋并不“傻”,其行为全来自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理解,源自对幸福真谛的感悟。幸福并不存在于一种模式,关键看哪一种能带来恒久而又更高的精神享受。哲学家德谟克里特就提出,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快乐和幸福,所谓快乐和幸福不仅表现于肉体或感官,更主要的是反映于精神,因为肉体的快乐只是粗糙的原子运动,是暂时的,许多情况下还带来痛苦,只有精神上那些精致的灵魂原子运动,才能带来宁静、愉快和持久的快乐。能够佐证这一点的是2010年公布的世界幸福指数排名,最高的地区是拉美,最高的国家是哥斯达黎加。简言之,金钱能带来满足感,但不必然带来幸福感。不管从中国的民间传统文化的舍与得的辩证关系中,还是从宗教理念中,都能得出相同的结论。当全社会的人所作出的努力都完全着眼自己,或永远都把满足自己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就不可能造就一个美好的社会,因而也便不可能真正获得幸福。这也是再伟大的政党,再强有力的政府,都不可能满足人无度的欲望,要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引导大众,保证实现精神与物质的平衡,追求个人权益与社会担当的平衡。一句话,人不可能总是生活在物质世界,但要获得真正的幸福,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雷锋精神告诉我们,什么是价值和价值的社会特征。价值有两种,一种是功利价值,另一种是道义价值。功利价值重要,但存在有限性,道义价值却是无限的。一个社会如果总是以功利价值评价人和事,很难把一个民族引向高尚,就如我们评价道德楷模,或慈善先进个人时,如果总是关注其付出多少金钱,就属于步入道德误区。从功利价值上讲,一个企业家百万、千万捐献,一定比以捡破烂为生,同时抚养几个弃儿的效用或功利价值大,但从道义价值上衡量,后者不仅不输于前者,而且远大于前者。只看功利而弱化道义,结果只能扼杀平民的道德行为。真正的善并不表现于金钱的付出数量,而是表现于方方面面,一个微笑,一句关爱,只要源自灵魂,都是善,都具有感染力。雷锋精神凸显的恰是道义价值,于是,由有限化作无限,同时让普通人从中认识到自己善行的意义和价值。

  雷锋精神启示我们如何去实现人生价值。雷锋有生之年,所做出的都是人人皆可为的小事,也正是小事而更容易让普通人弄清价值坐标,找到价值追求与价值实现的途径。规律表明,检验一个人的品质和境界,并不都是通过大事,能够创造惊天地、泣鬼神之伟业者毕竟有限,更多的人是平凡的,如果一个人做出更多的是小事,并且执著持久,也便蕴含或折射出伟大的情愫。正如所说,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

  而今,经济结构已经多元化,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按照经济规律进行社会调节成为主调,大众拥有更多职业选择和事物选择权,完全照套雷锋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未必适用,但雷锋精神中包含的思想方法和价值观念并不过时。既然人是社会的,就一定存在着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至于对那些体制内的人,尤其是担负向公众服务的公务人员,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党员干部,雷锋精神就更值得效仿。简言之,不同时代有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主旋律,甚至有不同的话语系统,但根本内容和透射出的精神的光芒却是相通的,甚至一致的。雷锋先人后己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勤俭爱国精神都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更易。

  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还深刻反映在引导我们的努力方向,即具体而扎实的道德实践,同时告诉社会大众特别是每个普通人,只要努力都能成为美好社会的建设者,并且必不可少,不可替代。

  雷锋精神启示我们,虽然普通人不可能像伟大人物那样经天纬地,但只要作出努力,就会产生非消极作用,每个人的努力集合起来,就能够改变一切。哲学家黑格尔说过,一根稻草可以压趴一头毛驴。轻轻的稻草所以能压趴强壮的毛驴,缘于这根稻草是在临界点上放上去的。很可能我们自己的微薄之力,就是临界点上的那根稻草。二战时期,英国一位年轻母亲留给10多岁儿子的墓志铭说得好:“全世界的黑暗,都挡不住一根蜡烛的光明。”所以,只要人们都像雷锋那样,做好每一件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小事,人们所期望的美好社会,就会化作现实。

  雷锋精神启示我们,要担负起属于自身个人的社会责任,就必须拥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思想方法,以积极的心态正确判断社会。今天,由于主客观原因,人们很容易关注社会阴暗面;又因为看多了社会阴暗面,而影响价值判断和价值观念,进而对世界丧失信心。诚然,转型期的中国存在不少社会矛盾和问题,但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当我们更多地看到光明和希望,我们的心态和行为就会趋向积极。雷锋的心灵是阳光的,他并不因为社会中存在不完美而放弃努力,同时也不强调社会给了自己什么,更关注自己为社会做出了什么。

  雷锋精神启示我们,要真正担负起属于自身个人的社会责任,很重要的是把自己摆进去,既当裁判员,更当运动员,既当评论家,更当实践者。从社会道德建设的现实看,我们并不缺少对道德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而是缺少身体力行。雷锋精神可贵在于,他不以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时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学习雷锋精神,就是要弄清,我们大家都希望的社会美好,并非上天赐予,也不能只靠道德楷模独立支撑,必须仰仗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

  必须把弘扬雷锋精神常态化。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而有了英雄不珍惜更可悲。规律表明,摧垮一个精神雕像容易,重建却需要付出几倍的努力。或许,在目前的社会状态下张扬雷锋精神不易;但正因为不易,更显示其必要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