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从本土历史文化汲取成长养分以一支蜡烛致敬家乡的英雄 同上一堂思政课


时间: 2024-06-02 19:24:13 |   作者: 新闻中心

  滔滔江河,生生不息,无数先贤志士在汉阳创造了富国裕民的历史伟业。在中国建党100周年之际,汉阳区钟家村小学结合《汉阳历史文化故事读本》,引导学生了解家乡文化,认识革命先贤,汲取成长养分。

  3月26日,在四(5)班的道德与法治课上,梁思琴老师拿着一个纸盒、一支蜡烛走进教室,立即引起同学们的兴趣,纷纷猜测这些东西与道法课究竟有什么关系。

  梁老师指着盒子说:“同学们,你们看,盒子里面黑漆漆的。如果此时我将点燃的蜡烛放进去,会发生什么?”有的学生说:“会照亮盒子里面。”有的学生说:“会让人感受到温暖。”梁老师说:“你看!在黑暗的世界里,蜡烛的光会从头一直燃烧到底,用它的一生给予世界光明与温暖。在《汉阳历史文化故事读本》中,就有这样一位有着蜡烛精神的革命先烈,他的名字叫萧楚女。”说到这里,同学们都竖起了耳朵,仔细聆听这位名人的历史故事。

  原来,萧楚女于1891年出生在汉阳鹦鹉洲的一个木材商家庭,一开始家庭富裕,后因家中变故,萧家一贫如洗。但他并没有被贫困击垮,他勤于读书,萌生出救国济世的想法,并投身革命事业,成为中国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主编《中国青年》、编辑《政治周报》,任广州农动讲习所专职教员。萧楚女的格言“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正是他的线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萧楚女的故事吸引了课堂上的每一位孩子。

  课堂上,梁思琴让同学们讨论,还知道哪些像这样有着蜡烛精神的平凡人物。陈雨桐同学说:“在这本书中,我知道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就是有着蜡烛精神的人,让百姓们在这里过着幸福的生活。”李子宸说:“我还知道张之洞,他是清朝的一名大官员。国难当头,他主张办洋务、兴军工、挽利权,唯有兴办工业,设厂自造。于是在汉阳办铁厂、水泥厂等等,为国家发挥了重要作用。”黄怡语说:“我还知道夏明翰。正因为他有着坚定的决心,要为坚持到底,才能说出那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他为了拯救百姓,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怕牺牲,他就是照亮我们的蜡烛。”学生们一个个说得绘声绘色。

  课后,梁老师鼓励学生们去寻找身边具有蜡烛精神的人。这支蜡烛的光,点亮了一颗又一颗红色的童心。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这些有着蜡烛精神的人就在自己身边,学校请来武汉市第五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吴湘玭,与四年级学生分享英雄们的故事。

  吴湘玭说道,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医护人员经常是七八个小时吃不上饭,喝不到水,眼睛布满血丝。当有学生问“那时候怕不怕死”时,她很平淡地说:“我们根本没时间想这个问题。”她告诉孩子们,疫情期间,那个平时仅能容纳6张床位的抢救室,却满满当当地挤了13张床。医护人员全都穿着密闭的防护服,十几个小时连续作战。仪器不够,大家就拎着仪器往返轮流使用;氧气接口不足,他们就上氧气加压;无创呼吸机不够,就上呼吸气囊按压……他们想尽一切办法,为患者创造生的机会。在最紧急的一段时间里,急诊科护士团队完成了近2500人次的接诊工作,攻克了一道道难关。“因为,面对病人的时候,我们只有往前冲,没有后退的余地。”吴湘玭坚定地说。

  听完吴湘玭分享的故事,四(7)班陶欣怡同学潸然泪下:“我的妈妈和吴护士长是同事,一直都听说妈妈抗疫的时候很辛苦,但不知道她辛苦到什么程度。今天听到吴护士长讲述她的经历,看到了她与医护人员并肩作战的照片,我才知道妈妈当时是多么艰难。我很自豪,妈妈也是这平凡英雄的一分子,她也是照亮别人生命的蜡烛。”

  这是一节以小见大的思政课。孩子们通过聆听故事、寻找故事、亲身体验,了解身边有着奉献精神的人,让蜡烛精神深深刻在了孩子们的心里。这节课,为孩子们的思想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次思政课让孩子们通过一支普普通通的蜡烛,看到了那些先贤志士和革命先烈的奉献与担当,也让孩子看到了身边的平凡英雄。这节课,为孩子们点亮了心中的红色愿景,是一节具有教育意义的思政课。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